第(2/3)页 “先生,”朱祁镇忽然开口,声音带着孩童的清脆和一丝恰到好处的求知欲,打断了李时勉的阐述,“何谓‘皇极’?” 李时勉的声音戛然而止,捻须的手指停在半空。 他下意识地抬眼看向声音来处,脸上有些茫然,仿佛刚被从遥远的圣贤对话中拉回现实。 待看清是御座上的小皇帝发问后,那点被打断的本能不适,瞬间转为惊喜。 陛下肯问,便是向学,那便是自己的教化功绩! 他捋须温言解释道:“皇极者,君道之大者也。君当持中正之心,行至公至正之政,如北辰居所而众星拱之,则天下自定。” “哦……”朱祁镇拖长了小奶音,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声,长睫遮掩了思绪,低头哗啦翻着书页,目光落在后面关于“庶征”(雨、晴、暖、寒、风等自然征兆)的章节上。 他小眉头微蹙,仿佛在努力消化拗口的字音,过了片刻,抬起头,语气里带着孩童式的懵懂思索和试探: “先生,若以此理推演当今……所谓‘皇极’,是否也可解作……”他顿了顿,似乎在斟酌词句,小奶音糯软的,但吐出的字眼却清如同玉磬敲击,“……君权虽尊,其本在民?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?” 满堂一静。 李时勉手中的书卷几乎脱手。 马愉愕然抬头,疑是幻听。 侍立小皇帝身后的陈安也猛地抬起眼皮,又迅速垂下,袖中的手紧握,指甲掐进掌心。 只有那两个青衣小太监依旧懵懂呆立! 九岁!开蒙稚子! 从“庶征”直接推出“君权本在民”?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理解深刻。 这是对“天命有德”、“君权神授”传统认知的一种含蓄却尖锐的挑战! 这是在直指统治合法性的根本来源! 这绝非蒙馆稚子能窥见的堂奥! 这话如果传出去,是足以在朝堂掀起风波的政论! 李时勉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,稳住心神,目光锐利地扫过小皇帝那张写满“纯真求知”的小脸,又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侍立的陈安和王振可能安插的眼线。 他的声音带着紧绷的审慎:“陛下……圣虑之深远,出人意表!老臣敢问,此论……陛下何以得之?” 他在试探,这惊世之言,是出自本心,还是……受人点拨? 朱祁镇心中冷笑,但面上却展露出孩童寻得谜底般的狡黠笑容。 由于今日只是常课经筵,所以也并无展书官。 朱祁镇伸出小手,指戳书页墨字:“学生…不过是昨日细读《洪范》末章,见‘庶征曰雨、曰旸、曰燠、曰寒、曰风’一段,忽…忽有所悟。” 他顿了顿,似乎在整理思路,随后小奶音继续清晰流淌:“天象示变,或为警戒,然其根源,不在天命,而在人事。若百姓安居乐业,则风雨顺时,寒暑应节;若君失其道,致民生凋敝,则灾异自生。” “由此推之,所谓‘皇极’,并非高居九重之上便可得,而是需百姓信服,民心所归,方能立极而统天下。是以,君权虽尊,其本在民。民不安,君亦危矣。” 满堂再度陷入更深的沉默,落针可闻。 李时勉缓缓合上书卷,心中唏嘘不已。 他看着朱祁镇那张稚气未脱却眼神清明的脸,首次感召到了“天命所归”之压。 此等见识,莫说九岁,就算二十九岁的翰林庶吉士也未必能如此通透! 咳……便是自己当年幼时,也不过如此。 第(2/3)页